Search

名教練Dan John在2018年底進行了右邊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,而他在幾年前已經換過左邊的髖關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名教練Dan John在2018年底進行了右邊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,而他在幾年前已經換過左邊的髖關節了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532987190308651/posts/2223754317898598
Dan John在台灣也有一本中譯書「傳奇教練丹約翰的肌力體能訓練金律」,是他執教40多年的訓練心法,在此也推薦一下,非業配。🤣

隨著中老年訓練的人口逐漸增加,自然會遇到許多醫療方面的問題。人工關節置換也是其中之一。換完人工關節後,可不可以再繼續重量訓練呢?

目前人工關節比較成熟穩定的,主要是下肢的髖關節和膝關節。上肢因為骨骼結構較小的關係,人工關節固定的強度較差,在負重上就有比較嚴格的限制,也比較容易鬆脫損壞。所以在訓練的討論上,還是以下肢的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為主。

一般病人換完人工關節後,常常會怕受傷,或是怕又把人工關節磨壞掉,所以不太敢活動。但是換人工關節的目的,就是希望病人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,而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其實相當的堅固耐用,所以在取得醫師許可後,應該要鼓勵病人多多活動。

換完人工關節後能不能重量訓練考量,主要是容不容易受傷和磨損。

受傷分為脫臼和骨折。
脫臼是因為活動範圍超出了人工關節的極限。在開刀後關節的軟組織受到破壞,需要靠人工關節的結構設計來幫助穩定,所以在活動度的盡頭,就可能會脫臼,以人工髖關節比較容易發生。訓練時可以採用限制關節活動角度的方式,例如箱上蹲或架上硬舉,以避免超過人工關節的活動極限,加上訓練起良好的肌力和動作控制能力來保護關節,就可以減少脫臼的機會。
人工關節金屬的強度比骨頭好,所以除非是人工關節本身的製造暇疵,不然受傷後會斷裂的,通常不是人工關節,而會是人工關節旁的骨頭,尤其是容易發生在金屬和骨頭交界的應力集中處,骨折後通常會比一般人來得嚴重及困難處理。
但是不用擔心,換了人工關節之後,骨頭並不會比較容易斷裂。一般走路下肢關節承受的衝擊力約2-3倍體重,跑步約為3-5倍體重。跳躍、舉重等爆發力動作,可能會高達5-9倍體重,但是走路不小心要跌倒一個踉蹌,也可能會有近9倍體重的衝擊力。所以深蹲、硬舉這種背負體重1-2倍重量的慢速動作,對於人工關節的衝擊力和日常活動比較起來差異不大,並不至於造成骨折。反而是減少活動後導致的骨質疏鬆,讓金屬和骨頭間的強度差異更大,在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受力,會更容易發生骨折或人工關節鬆脫。

再來關於重量訓練對於人工關節磨損,除了壓力外,影響磨損最主要的因素是高反覆的次數。以下肢訓練每次總反覆次數大約幾十次,最多1、200次來說,和日常活動比較起來,其實是微不足道,隨便散個步都可能幾千步甚至上萬步,所以會影響人工關節磨損速度的,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體重。如果擔心重量訓練會造成過度磨損的問題,可以在開刀時選擇使用耐磨型的設計。

重量訓練可以提高肌力和增進骨質。提高肌力可以保護人工關節、預防跌倒,增進骨質可以減少骨折、避免人工關節鬆脫。而且重量訓練在室內環境中進行,有教練監督,選擇適當的動作、強度和訓練量,所有的訓練變項都在嚴密控制之下,其實比其它運動要來得安全。換完人工關節之後還是可以訓練,而且也應該要訓練,只是要先諮詢醫師關於重量和活動範圍的限制,並在動作選擇上多加注意。

參考資料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5489758

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

架上硬舉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596121151241754

箱上蹲的優點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398256901028181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對抗退化失能的唯一方法,真正的肌力與體能訓練。
View all posts